> 文章列表 > 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是怎么定的

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是怎么定的

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是怎么定的

什么是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是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是我国规定的职工保险和福利制度,就像是一份保障,为职工在工作、生活中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有什么作用

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是指企业和职工缴纳的保险费、公积金个人和企业缴纳金额所使用的基数。所以有一个合适的缴纳基数是很必要的,因为缴纳基数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了职工领取保险金以及住房公积金的多少。

国家制定的参保标准

国家有关规定,社保基数与平均工资相关。每年的社平申报期,学校将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进行申报。2021年,最低参保标准按照《北京市实行的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具体来说,最低参保标准以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础(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按照全国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计算),即2018年月平均工资为8379元,最低参保标准为5028元。

企业和职工都可以选择合适的缴纳基数

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企业和职工也可以自主选择缴纳基数。在企业员工初次缴纳五险一金时,很多都会有疑问,不同的工资水平和职级是否影响五险一金的基数缴纳,答案是肯定的。企业和职工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缴纳基数。

缴纳基数的调整方式

通常情况下,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是不允许在一个缴纳周期内随意变更的。当然,如果员工的人生状态或收入发生变化,则必须按照新的情况调整缴纳基数。比如,员工升职的话可以适当加大基数;相反的,员工如果收入降低或者生活费用增加,可以考虑减少缴纳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