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打卡培训就给工资什么套路
保险公司打卡培训的套路
近年来,很多保险公司常常采用打卡的形式进行培训,给员工带来了财务上的好处。这种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参与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套路。下面就从多个方面分析保险公司打卡培训的套路。
套路一:“打卡”成为强制性质
保险公司喜欢改变原有的培训方式,将其变成强制“打卡”式学习。这种培训方式会在未经员工确认的情况下进行,不符合教育和职业奉献的真正含义。在高强度的学习氛围下,员工很容易产生混淆和心理抵触,也很容易忽略该培训内容的真正意义。
套路二:封存教材的资料
另外,很多保险公司还采取了封存教材资料的手法。他们放弃了让员工全面地阅读体验本质,只是让员工循规蹈矩地跟随指令而仅仅依遵培训表。虽然这种方式提高了员工学习的实用性,但是简化了学习体验,削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同事,员工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内容。
套路三:利益分配不透明
保险公司培训中的另一个套路就是利益分配。这个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公司不会告诉员工完整的利益分配规则。在员工参加打卡培训时,公司只是让员工感受到绩效奖,准确地说是培训奖金。员工不清楚公司为什么会设置这样一个机制,更不知道绩效奖金会被分配给哪些人。工作原则的这种模糊化,实际上降低了员工的动力,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
套路四:选培训课目的控制权
在保险公司的打卡培训中,选课目的控制权很强。由于公司不会将所有课目都纳入考核范围,所以在员工参加决定哪些课目是重点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情况。一方面,公司希望员工更全面地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公司又希望选取重要的课目进行考核。这一点会产生很多歧义和矛盾,这种复杂的关系会对员工的学习提供相应的指导使之在工作中高效。
套路五:不提供及时反馈
最后一个比较典型的保险公司打卡培训套路是不提供及时反馈。在培训结束后,公司不会让学员知道自己在培训中的真实成绩情况,这种不及时的反馈会让员工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达到了要求。同时,员工对自己的表现也没有拒绝壮恶的认识,即使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也不知道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表现。这样,学员的自我评价水平就会变得低下,培训过程对其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影响可能会非常有限。